咖啡界的“苹果”
评论:0 浏览:1118 发表于:2017-12-22说起咖啡,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无疑是星巴克,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。但其实每家咖啡店都有它的独特的味道,在美国,有一家店,号称咖啡界的“苹果”,这是为什么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。
这个咖啡店品牌名叫Blue Bottle Café,来自于美国加州奥克兰,成立于2002年,至今完成了3次融资,投资人中不乏Twitter、Instagram创办人等硅谷科技大佬,摩根斯坦利也有投资。它被认为是将手工咖啡馆商业化、开展规模经营的最成功的案例。
这家店号称咖啡界的“苹果”
尽管成立的时间不长,但是Blue Bottle这个名字可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,那是1683年欧洲第一间咖啡店的店名。咖啡狂热爱好者的屌丝逆袭 。
创始人兼CEO名叫詹姆斯·弗里曼(James Freeman),今年49岁了,他曾经一度要把吹单簧管当做自己的事业干一辈子,结果他只干了8年多古典音乐。他更是一个对咖啡极度狂热的人。
弗里曼从很小的时候就着迷于咖啡,最初关于咖啡的记忆来自于四五岁时第一次闻到咖啡豆的味道。在创立Blue Bottle之前,他先后在交响乐团及一家音乐软件公司从事单簧管演奏工作,期间弗里曼做手工咖啡的业余爱好逐渐发酵。
终于他放下了音乐的工作,专心投身咖啡事业。
起初并不顺利,当他将自己售卖独家研制的烘焙咖啡豆理念告诉专业人士时,遭到了拒绝。不过弗里曼并没有就此放弃,他自己掏钱以每月600美元的费用租下了一套烘焙设备自己研发产品,尝试各种咖啡豆和不同的烘焙技术,并且逐渐开始向当地商家推销。
生意的真正开启源自于弗里曼与一位设计师的合作,他以持续一年每周免费提供1磅咖啡豆为报酬,请优秀平面设计师为Blue Bottle设计了一个亲民风格的Logo。
结果一家名为Miette的咖啡馆老板注意到Blue Bottle,并决定尝试使用弗里曼烘焙的咖啡豆。后来,这位“老板”成了弗里曼的现任老婆。
不做人人都爱喝的咖啡
弗里曼不想开一间跟着流行走的咖啡店,更不是成为一家连锁速食咖啡店,与星巴克的路线不同,他走的是深耕小众市场的路线,并开创了一个手工咖啡规模化运作的先例。
不走规模经济,不把一个产品做到所有人都爱,只讨好某领域的狂热者,其中的风险很大。
Blue Bottle与其它主流咖啡连锁靠批发分销咖啡豆盈利相反,其核心业务聚焦在零售店的手工咖啡及咖啡器具销售上,这是一个高投入换取高回报的逻辑。投资人更是看中这一点。
行内对于Blue Bottle的评价甚高,说它是第三波咖啡文化的黑马。
一个人,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,已经很不容易,能够做下去的人,更不容易。所以小编十分佩服詹姆斯·弗里曼,希望他可以把热爱的事情,一直做下去,加油!

